整理: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展媒中心
本周通用機械領域發布了哪些重要政策?發生了哪些大事要聞?中通協展覽與傳媒中心在“一周要聞回顧”欄目中精選出一周的要聞,幫您快速瀏覽。
【政策篇】
六部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
近日,國家標準委、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國家能源局六部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這是國家層面首個氫能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指南》系統構建了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標準體系,涵蓋基礎與安全、氫制備、氫儲存和輸運、氫加注、氫能應用五個子體系,按照技術、設備、系統、安全、檢測等進一步分解,形成了20個二級子體系、69個三級子體系。
五部門聯合開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
8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五部門發布《關于開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的通知》,遴選一批智能制造優秀場景,以揭榜掛帥方式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在各行業、各領域選樹一批排頭兵企業,推進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近日,新疆發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根據《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制定本實施方案。
【市場篇】
全球首個!“玲龍之心”就位
8月10日,現場一聲令下,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中核海南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龍一號反應堆核心模塊被高高吊起,向著核島方向移動。
吊裝成功!壓力容器、蒸發器等關鍵設備一步到位,玲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安裝工作步入高峰期。
“中天31”來了!核心設備100%國產
8月8日,可起吊1600噸風電設備的海上風電安裝平臺“中天31”命名暨交船儀式在江蘇南通海門舉行。據悉,該平臺樁腿材料、主起重機、升降裝置等核心設備實現了100%國產化率,解決了核心設備靠進口的難題。
“中天31”平臺主吊主鉤最大吊高165米,最大吊重1600噸,主吊副鉤最大吊高183米,最大吊重500噸,具備70米水深施工能力,能夠滿足國內絕大部分固定式支撐結構20MW以上海上風電機組以及320米葉輪直徑以下風電機組的安裝需求。
我國完成首次超大型油輪錨地液化天然氣加注
8月3日,我國首艘、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運輸加注船“海洋石油301”在廣州港錨地,成功為全球最大噸級雙燃料超大型油輪提供保稅液化天然氣加注服務,我國國際船舶液化天然氣加注產業步入世界前列。
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液化天然氣加注市場需求將超過1000萬噸,2030年將達到3000~4500萬噸。“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加快天津、廈門、海南等國際船舶液化天然氣加注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內河液化天然氣加注鏈條,推動構建區域性船舶液化天然氣燃料應用生態,實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獨山子120萬噸每年二期乙烯項目成功落地
8月7日,獨山子石化公司召開塔里木120萬噸/年二期乙烯項目建設推進會,標志著該項目全面轉入建設階段。至此,獨山子石化開啟向乙烯年產能超300萬噸化工航母進軍步伐。
項目毗鄰乙烷裂解制乙烯國家示范工程塔里木60萬噸/年乙烯建設,將新建120萬噸/年乙烯、45萬噸/年全密度聚乙烯、30萬噸/年低密度聚乙烯等11套主要生產裝置,工藝裝置國產化率超過 97%。項目將配套建設綠色低碳示范工程,實現100%使用綠電,電氣化率、綜合能耗行業領先,裂解爐煙氣二氧化碳和污水近零排放。
我國西部最大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
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青海哇讓抽水蓄能電站于8月6日正式開工建設。
據介紹,哇讓抽水蓄能電站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境內,臨近海南州戈壁新能源基地,總投資159.4億元。該電站利用黃河干流上的拉西瓦水庫作為下水庫,安裝8臺35萬千瓦可逆式機組,通過750千伏輸電線路接入青海電網。
【國際篇】
IEA報告稱電氣化將推動2023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近2%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2023年電力市場報告》稱,能源供應的電氣化將推動今年全球電力需求增長近2%,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于許多工業化國家持續性的經濟放緩和能源危機的影響。隨著全球經濟前景的改善,預計明年電力需求將增長3.3%。
報告稱,由于氣溫上升,空調需求增加也加劇了電力消耗,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電力需求強勁增長。IEA分析發現,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大量部署有望滿足未來兩年全球電力需求的所有額外增長。到2024年,可再生能源將占全球發電量三分之一以上,2024年或將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超過煤炭發電量的第一年。
越南投資112.5億美元用于石油基礎設施
據越南網報道,越南計劃到2030年撥款約112.5億美元用于發展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和儲存基礎設施,確保國家儲備能夠相當于90天的凈進口。這項投資主要由企業資本提供資金。
根據該計劃,越南到2030年將再建設50萬立方米的石油儲存設施。新的原油儲備將位于榕桔、宜山和隆山等煉油廠附近,總容量為100至200萬噸。在商業儲備方面,將繼續利用現有的89個倉庫,將其容量擴大至約140萬立方米。此外,還將在各地新建59個商業石油倉庫,新增總庫容約510萬立方米。
卡塔爾能源稱2029年40%新增LNG將來自卡塔爾
油價網報道稱,卡塔爾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CEO)卡阿比近日宣布,到2029年,將有40%的新增液化天然氣(LNG)來自卡塔爾。
卡阿比表示:“我們正將LNG產量增加到每年1.26億噸,明年將有1600~1800萬噸/年的產能在美國上線。”
去年,澳大利亞出口了8200萬噸LNG,價值為630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卡塔爾LNG出口量8120萬噸和美國LNG出口量7910萬噸。
【會員篇】
杭氧簽約浙石化2套150000Nm3/h污氮提純裝置
近日,杭氧簽約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套150000 Nm3/h污氮提純裝置,該項目為空分行業迄今規模最大的污氮提純裝置。
自2021年起,杭氧針對浙石化的增氮需求,先后數次修改技術方案,為其提供定制化服務。本次簽約為原有一、二期空分項目的延伸,杭氧充分考慮一、二期空分裝置的使用情況及本次新上污氮提純裝置的特性,為浙石化用戶確定設備規模及技術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陜鼓出口印尼大型軸流壓縮機組一次試車成功
近日,從印尼某鋼鐵企業用戶現場傳來喜訊,陜鼓為用戶高爐項目提供的大型軸流壓縮機組一次試車成功,機組運行穩定,各項參數良好,用戶給予了高度評價。
該項目是國家“一帶一路”重點建設項目,將在印尼國內打造集焦化、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為一體的綠色環保、高效節能的現代化鋼鐵生產基地,有效促進印尼冶金行業的快速發展,帶動當地相關產業鏈條的提質升級,為當地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711所乙烯裝置膨脹再壓縮機更進一步
近日,中國船舶七一一所與中石化茂名石化公司成功簽訂研制合同,承擔其新建百萬噸乙烯裝置甲烷膨脹再壓縮機的國產化研制任務。
據悉,2023年茂名石化新建3#100萬噸/年乙烯裝置,膨脹再壓縮機作為裝置中的核心設備,運行環境溫度低,技術難度大、目前嚴重依賴進口。膨脹再壓縮機也是乙烯裝置中唯一沒有國產化的壓縮機類設備,其國產化任務勢在必行。
福斯達空分裝置出口歐洲
8月9日消息,福斯達歐洲1.6萬空分裝置發貨。本次發運的是項目的主體設備——冷箱系統,剩余設備的生產也已接近尾聲,預計9月份所有自制設備都將發貨去往歐洲。
據悉,該項目是福斯達為海外“鐵粉”客戶——國際領先的電池材料供應商提供的第三套空分裝置,為近年火熱的電池正極材料提供生產工藝所需的氧氣、氮氣和氬氣,恒定可靠的工業氣體能夠為電池材料的高品質保駕護航。
中控技術成功中標泰國化工巨頭Indorama集團項目
近日,中控技術成功中標泰國化工巨頭Indorama集團數字化管理項目,將以“工廠操作系統+工業APP”技術架構為Indorama集團層面的全方位卓越運營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本次中標彰顯了中控技術在產品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和全球化服務的強大能力,也是“135客戶價值創新模式”核心產品技術平臺服務于國際高端客戶的強力印證。
該項目是繼中控技術DCS、MMS、PIMS等產品與解決方案在Indorama集團成功應用后,中控技術“工廠操作系統+工業APP”技術架構在Indorama集團的首次落地,成為中控技術與Indorama集團智能化合作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協會篇】
中通協成功舉辦“通用機械行業認證宣貫培訓會”
為落實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通用機械行業全面質量提升方案(2022-2024)》,幫助企業進一步提升質量管理水平,持續高效推進通用機械行業質量管理體系能力分級評價及其他認證工作,2023年8月9-10日,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在山東章丘舉辦了“通用機械行業認證宣貫培訓會”。中通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孫放參加會議并做質量管理體系分級評價宣貫,北京世標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副總姚芩、資深審核員劉衛兵,中通協副秘書長姜大任、隋斌、郭瑞和認證部成員,以及32位行業認證評價專家、2023年下半年11家待審核分級評價企業和其他會員單位共計80余人到會。會議由中通協認證部主任王明明主持。